This is an old revision of this page, as edited by 韩进 (talk | contribs) at 21:04, 22 April 2021. The present address (URL) is a permanent link to this revision, which may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e current revision.
Revision as of 21:04, 22 April 2021 by 韩进 (talk | contribs)(diff) ← Previous revision | Latest revision (diff) | Newer revision → (diff)笔迹学(英语:Graphology)是一种边缘学科,是各种笔迹特征与人格特质对应关系的知识系统。它以笔迹为研究对象,以推测书写者的人格特质为目的,它是建立在相信笔迹特征与书写者的人格特质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的基础上,认为笔迹就是心迹。 就世界范围而言,笔迹学最兴盛的时期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入21世纪后,对笔迹学质疑、批评的声音渐多,不少人认为笔迹学的科学依据不足,有些人甚至说它是伪科学。但社会上喜欢笔迹学的人依然越来越多,目前脸书上的笔迹学小组很多,组员人数有不少上千。至于那些专家们,绝大多数都有严肃认真负责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他们的科学探索是值得敬佩的。 实际上谈笔迹学应该分为世界笔迹学和中国笔迹学两部分。 由于中国的文字是独一无二的象形文字,所以世界各国以拼音文字笔迹为对象的笔迹学无法进入中国,西方的笔迹学书籍没有在中国出版的。近30年来,中国的笔迹学专著约出版了30部,也没有一部翻译成外文出版。双方的专家学者很少有技术交流。世界笔迹学和中国笔迹学处于基本上隔绝的状态。有关中国笔迹学的消息,用英语网上搜索,至今是有价值的信息一无所有,完全空白。 中国的笔迹学专家具有分析任何文字笔迹的能力,希望与世界各国的同仁切磋技艺。但世界各国的笔迹学专家分析汉字笔迹的能力有限,没见到有人愿意同中国的笔迹学专家较量高低。 30多年前,曾经有梅纳斯夫人到中国介绍笔迹学,后来2019年仍有外国专家参加中国的笔迹学北京峰会,但可以说中国和世界没有过真正笔迹学方面的学术交流。 但是,中国的笔迹学发展实在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中国的一切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之下,社会上无神论是主流,只有严肃认真地走科学之路,才能在中国立足研究笔迹学。汉字的复杂结构,使西方的笔迹学没有用武之地,这种情况逼迫中国的笔迹学专家另辟蹊径,走动态分析笔迹的道路,结果是,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笔迹学在中国的发展特点是,不能威胁共产党的利益,所以人们一般不敢分析国家领导人的笔迹,不能随便评论党和国家树立的正面人物;除此之外,笔迹学倒是具有特别健康而清净的社会环境,走的是严格的科学道路,不能随便乱说乱评;与相面算命严格划清界限。什么巴纳姆效应和福克斯博士效应,都与中国笔迹学不沾边。读中国的笔迹分析结论,你会发现全是干货,很少有水分,与世界各国的情况大不相同。 中国的笔迹学专家大部分走的是动态分析笔迹的道路,分析方法分临写法(又叫临摹法)和触觉法两种。在中国,基本上听不到质疑或批评笔迹学的声音;30多年来,国家级的报刊上没有发表过怀疑或批评笔迹学的文章,而肯定、支持的报道倒有二三十篇。完全可以说,在中国,肯定笔迹学的声音是绝对的主流,这一点,只要搜索网上的中文信息也可以看出来。 中国的笔迹学家使用的是动态分析的方法,世界各国的笔迹学专家使用的是静态分析的方法。 动态分析的方法,分析的是笔迹中的动作习惯,其中必有直觉感知的过程,在外行看来,这是主观的方法。 静态分析的方法,对笔迹采取客观的态度,视笔迹为图像,努力精确测量、精细地分析静态的笔迹特征。 静态分析方法的科学性不足,因为它违背了笔迹的一个重要特性,即笔迹具有绝对的不稳定性。 笔迹具有双重性,既有相对的稳定性,也有绝对的不稳定性。 从稳定性来说,文件鉴别可以确定任何笔迹是谁写的,说明笔迹具有个人特征的稳定性。 从不稳定性来说,谁也写不出绝对相同的两个字,即使签名,签一百遍就会有一百种样子。 相对的稳定性,只能表现在某些局部特征上。 绝对的不稳定性,表现为笔迹的全部笔迹特征不能重复再现。 世界各国的笔迹学专家,以对待物理性质事物的态度,对待和处理具有绝对不稳定性特征的笔迹,这是世界笔迹学科学性不足的根本原因。 要知道,笔迹真是一种很特殊的事物。
现在网上的信息,说世界各国的笔迹学专家没有经得起测试考核,其实这种测试考核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应该慎重研究怎样才能算真正科学的测试考核。 至少,世界各国没有对中国的笔迹学家测试考核过;而中国的笔迹学专家一直很希望有人 、有组织对他们进行严格科学的测试考核。
因此,谈现在笔迹学的情形,应该把世界各国和中国分开来谈。若是站在发展的立场上,至少我们可以期待笔迹学成为一门新型的学科,我们应该理解它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允许它有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若是因为它现在的测评结论不能令人满意就一棒子把它打死,斥责它是伪科学,这种态度我认为不太合适,也不明智。
2021年4月23日编辑英文版维基百科“笔迹学”。